力勤资源(2245.HK):镍价底部震荡下的逆势增长样本
2025-03-31 09:40:51 星期一   公司信息

2024年全球镍市场延续了“过山车”行情。

上期所沪镍主连价格从年初的12.3万元/吨冲高至5月的16万元/吨,随后因供应过剩加剧和需求阶段性疲软逐步回落至年初水平,全年呈现“冲高回落、底部震荡”的格局。

(沪镍主连;来源:百度股市通)

尽管镍价波动,但拉长时间来看,随着印尼政策收紧、新能源需求放量以及供给端出清加速,镍价进一步下探的空间已十分有限。在这一背景下,能够实现逆势增长的镍企尤为值得关注——其不仅展现了穿越周期的韧性,更将在行业景气度回升时释放更大的增长弹性。

力勤资源正是其中的典型代表。2024年,公司依托技术领先的湿法冶炼工艺、全球化资源布局及成本管控优势,在行业普遍承压的环境下,实现了营收与净利润的双增长,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292.3亿元,同比增长38.8%,实现归母净利润人民币17.7亿元,同比增长68.7%。这一业绩表现不仅验证了其战略布局的前瞻性,更凸显了其在镍产业链升级中的核心地位。

一、供需剪刀差收窄,资源禀赋构筑长期护城河

立足当下,镍市场仍处于供过于求的局面。2024年全球镍矿产量预计达352万吨,同比增加4.7%,其中印尼贡献了全球四分之三的供应量。

但拉长周期来看,印尼和中国的镍矿供给天然具有成本优势,压缩了全球其他地区的高成本镍矿生存空间,狭窄的利润空间有利于加速行业出清,这种“低成本产能扩张→价格下跌→高成本产能出清”的循环,加速了全球镍产业链向印尼、中国集中。未来供需格局边际好转乃至逆转的契机正在悄然孕育。

先从供给侧来看。

2014年印尼政府宣布了镍原矿出口禁令,规定在印尼的矿企不可以直接出口原矿,必须在当地进行冶炼或精炼后才可出口。尽管政策后续几经调整,但限制镍原矿出口的大方向没有改变,这背后是印尼想要在本土搭建高附加值产业链以提升整体镍资源利用效率的决心。

再来看需求端。

新能源汽车产业长期增长趋势没有改变。‌2024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1823.6万辆‌,同比增长24.4%‌。

其中,作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和消费大国,中国2024年新能源汽车的年产销量均迈上了千万辆级台阶,分别达到1288.8万辆和1286.6万辆。在“以旧换新”等一系列刺激政策的作用下,新能源汽车市场后续增长趋势得以延续。‌

同时,解决新能源汽车的“里程焦虑”依旧是当下行业共同追求,如何在保证安全性的前提下持续提升续航里程是电池厂商努力方向,关键在于持续提升能量密度,而提高电池的镍含量正是一个良好的解决方案。电池高镍化趋势自然会进一步带动镍需求长期走高。

除此以外,航空航天所需的高温合金、3D打印的镍基合金、半导体的电镀层、海洋工程深海装备的镍铜合金材料等各类高端制造应用场景都需要镍的参与,而且对镍的性能需求和技术壁垒极为苛刻,这些高端制造产业的长期发展前景推动了镍需求的持续走高。

更重要的是,作为镍需求主要来源,钢铁需求表现稳健。2024年,中国不锈钢粗钢产量3,944.11万吨,同比增加7.54%;表观消费量为3,249.19万吨,同比增加4.54%。随着经济复苏带动制造业活跃度提升,镍需求有望持续增长。

供需剪刀差的收窄,为镍价提供了长期支撑。而力勤资源凭借与印尼本土企业的深度合作,占据了这一变革的先机。

力勤资源通过与印尼本土实力企业合作,在Obi岛等核心矿区布局湿法及火法冶炼项目依托当地优质矿源,实现了镍矿的高效提取及资源保障,显著降低了原料成本。这种“资源+技术”的双重壁垒,使其在供给出清周期中进一步巩固了成本优势。

二、工艺革新驱动,湿法与火法协同发力

镍产业链的工艺革新正在颠覆传统竞争逻辑。当行业深陷“高成本产能过剩、低端产品同质化”的泥潭时,力勤资源通过湿法(HPAL)与火法(RKEF)技术的双线突破,构建了“低成本提取高纯镍、多场景覆盖需求端”的护城河。

这种工艺协同不仅打破了资源禀赋的物理限制,更在全球镍产业变革中开辟出一条独特的价值增长路径。

公司依托第三代HPAL技术,在印尼奥比岛(Obi Island)建成全球领先的湿法冶炼基地,规划三期共6条产线,总产能达12万金属吨镍、1.425万金属吨钴。其中,HPL项目一期、二期在2021年投产后仅2个月即达产,创下行业最短达产纪录。

湿法产出的氢氧化镍钴(MHP)、硫酸镍等产品直供动力电池产业链,通过“三级预热+高压釜+三级闪蒸”提升镍钴浸出率至95%以上,并创新氢氧化钠沉镍钴技术降低产品含水率及杂质含量,产品质量满足电池厂商严苛标准。

与此同时,火法冶炼作为传统工艺,主要服务于不锈钢领域,其需求与宏观经济复苏高度相关。目前,力勤资源在印尼布局的火法项目一期参股项目8条产线已于2023年全面达产,年产能9.5万金属吨镍铁。二期控股项目已于2024年按计划建设,全部生产线有望在2026年内建设完成。

届时,力勤资源在印尼布局的火法项目(HJF一期参股项目、KPS二期控股项目)20条产线全面投产后,年产能将达28万金属吨镍铁。

值得一提的是,通过工艺创新(如首创热荒煤气供回转窑燃烧技术、矿热炉水冷炉盖等),力勤资源实现热能利用率提升及单耗指标行业领先,同时降低了机器设备维修频率,进而降低整个火法工艺的能耗和成本。

湿法与火法的产能协同,使公司形成“低品位矿—电池材料”与“中高品位矿—不锈钢材料”的双轨供给体系,实现对印尼红土镍矿的全品位、集约化开发。火法处理中高品位矿,湿法消化低品位矿,可以覆盖印尼90%以上红土镍矿资源,提高当地镍矿资源使用效率。

此外,火法产品(镍铁)锚定不锈钢价格周期,湿法产品(硫酸镍)受益新能源溢价,得益于不同产业间的周期错位,双线盈利互补可以有助于平滑镍价波动带来的风险。

由此可见力勤资源的独到之处,湿法作为技术杠杆撬动高增长赛道,火法则凭借存量优势构筑安全边际。二者通过资源分级开发形成内生闭环,既实现镍矿全品位利用的“空间折叠”,又借助产品周期错配完成市场风险的“时间对冲”。

再者,力勤资源还实现环保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深度耦合,为全球镍冶炼行业树立ESG实践标杆。

公司持续推进湿法尾渣中提取有价金属的技术研发,相关技术开发工作已经接近完成阶段,预计将为公司带来新的盈利增长点,同时有效缓解环保压力和处理成本。

三、结语

镍产业的周期规律从未消失,但真正的破局者已学会在波动中重构价值坐标系——当行业困于资源与成本的线性博弈时,力勤资源用技术杠杆撬动了更高维度的竞争,让周期波动成为以生态位重构的机遇窗口。

随着宏观经济逐步复苏、印尼政策红利释放叠加新能源需求持续放量,力勤资源湿法项目的成本优势与火法项目的规模效应将进一步凸显。当行业步入复苏周期时,其“资源+技术”的双重壁垒,或将转化为远超行业均值的增长弹性。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举报电话:15989383514     联系邮箱:36211338@qq.com
天粤资讯     ©2018-2025 tianyuezx.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5374323号     
×